外强中干是什么意思呢
外强中干这句成语,是从《左传》的上述记载而来。干,是枯竭的意思。形容貌似强大而实际虚弱,就叫外强中干。
《左传•僖公十五年》载:秦国攻伐晋国,秦穆公亲自统率大军,长驱直入,很快就打到了晋国的韩地(今山西河津县东北)。晋惠公也亲自带领人马,出征迎敌。惠公用郑国进献的马驾车。大夫庆郑劝告惠公:“从古以来,打仗的马,都用本国产的。
因为本国自产的马,服水土、通人性,受过训练,能听从指挥。现在您用别国的马驾战车,上了战场,恐怕它们就要惊慌失常,无法驾驭。别看这种马外貌还不错,其实是‘外强中干’。到那时,进既不能,退也不行,您必将后悔莫及!”晋惠公不听庆郑的劝告,还是用了郑国的马。后来,在韩原地方(今山西芮城县),仗一打响,那些马果然瞎奔乱窜起来,结果,车陷泥坑,晋军大败。晋惠公被俘。
《毛泽东选集》第三卷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》一文中,毛泽东同志引用这句成语,说明反动派在一个期间内虽然外表好像很了不起的样子,其本质则是非常空虚脆弱的。
成语出处
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今乘异产以从戎事,及惧而变,……外强中干,进退不可,周旋不能,君必悔之。”
成语故事
秦国和晋国之间发生了战争,晋惠公要使用郑国赠送的马来驾车。大臣庆郑劝告惠公说:“自古以来, 打仗时都要用本国的好马,因为它土生土长, 熟悉道路,听从使唤。用外国的马,不好驾驭 (控制),一遇到意外,就会乱踢乱叫。而且这种马外表看起来好像很强壮,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能耐 (原文是“外强中干”) ,怎么能作战呢?”但是惠公没有听从庆郑的劝说。战斗打响后,晋国的车马便乱跑一气, 很快陷入泥泞,进退不得。结果被秦军打得大败, 晋惠公也被秦军活捉了。